我校喜獲《中醫藥之路》等著作
—— 感謝泉州一中1956屆校友蔡捷恩著作捐贈母校
今天(3月21日),收到友好人士蔡穎毅先生向我校捐贈的1956屆校友蔡捷恩教授的著作《中醫藥之路》《閩臺醫林人物志》等圖書,向明年(2022年)泉州一中80周年校慶獻禮。兩部論著集中反映了蔡捷恩校友畢生的研究成果,也為中醫藥史、中醫藥文化的傳承、傳播和發展做了突出貢獻。據悉,3月21日是蔡捷恩校友去世八周年紀念日,借此緬懷蔡捷恩校友!
醫史學家蔡捷恩教授
(1937.1.27—2013.3.21)
福建著名醫史學家、醫史文獻學科開拓者、領跑者,福建中醫藥大學教授、中醫藥文化博物館醫史館主要創建者蔡捷恩校友,1953年9月考入我校高中部。據筆記記載:蔡捷恩校友1953年惠安私立立達初級中學(現惠安三中)初中畢業時,爺爺蔡表文,一位鄉村自營藥材鋪的中醫生,希望其長孫能夠留在家中開辦的“杏園藥材鋪”當學徒,傳承衣缽,經營藥材鋪。蔡捷恩校友胸懷遠大志向,選擇繼續求學求知,考取泉州一中,入讀我校高八組丁班,從而與泉州一中結緣。
1953年惠安立達中學初中畢業 |
1956年泉州一中高中畢業 |
1956年7月1日 福建省泉州一中高八組丁班全體畢業同學留影
前排右2 蔡捷恩
1957年1月1日 考入福建師范學院的泉州一中高八組校友合影
前排右3 蔡捷恩
中醫藥是中華文明的瑰寶,是5000多年文明的結晶,傳承發展中醫藥是件大事,中醫藥發展已上升為國家戰略?!笆濉睍r期,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中醫藥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進中醫藥改革發展,引領中醫藥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中醫藥“走出去”步伐加快。中醫藥傳播到183個國家和地區。實施中醫藥“一帶一路”發展規劃,建設一批中醫藥海外中心和國際合作基地。與此同時,中醫藥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救治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彰顯了中醫藥在防治常見病、慢性病、重大疾病特別是新發突發重大傳染病中的獨特優勢和作用。舉辦2020上合組織傳統醫學會議,分享中醫藥抗疫經驗。
眾所周知,福建地處祖國東南沿海,毗鄰臺港澳,面向東南亞,是“海上絲綢之路”重要的發源地。在唐代,中醫藥學就通過“海上絲綢之路”,遠播海內外,對歐美、東南亞的中醫藥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中外醫學交流是中醫在“一帶一路”歷程中的重要部分。蔡捷恩校友畢生從事中國醫學史的教學、科研工作,尤其側重于中醫藥學外傳、閩臺醫史的研究,頗有成績,正如中共福建中醫藥大學黨委副書記譚衛星研究員在2013年3月25日蔡捷恩教授追思會上介紹生平時說到的:“蔡捷恩教授摯愛黨的教育事業,更摯愛自己所從事的醫史研究工作。作為一名教師,他以‘教學是一門高深的藝術’自勵,精雕細刻精益求精,以期得到最好的效果,深受廣大教師、學生的信任和愛戴。作為福建省醫史文獻研究的領跑者,他皓首窮經自歡愉,慎思篤行,筆耕不輟,其關于‘中醫藥在國外’的系列研究,在國內外產生了較大的影響;對于閩臺醫學史的梳理,更是為我校醫史文獻專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他不愧是人民的好教師,更是值得我們尊重的老前輩。蔡捷恩教授雖然離開了我們,但他的精神、品質和作風,將不斷激勵我們開拓進取,去完成他未競的事業。我們要化悲痛為力量,為把我校建設成為一所具有鮮明辦學特色的教學研究型中醫藥大學而努力奮斗!”
我校友好人士蔡穎毅先生本次捐贈的蔡捷恩校友著作《中醫藥之路》《閩臺醫林人物志》兩冊圖書,將豐富我校館藏圖書文獻資料,有利于我校師生了解到祖國中醫藥學的發展歷程及偉大成就等,拓寬知識面。
欲了解更多關于蔡捷恩校友的資料,可閱讀醫史學家蔡捷恩先生生平紀念集《醫史之路》;上網搜索關鍵詞“蔡捷恩”;關注微信公眾號:蔡捷恩教授醫史之路。
關注“蔡捷恩教授醫史之路”了解更多
《中醫藥之路》介紹
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出版《中醫藥之路》
《中醫藥之路》于2018年5月由國家一級出版社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出版。該書主要收錄蔡捷恩教授自1980年至2000年間撰寫的論文論著,除已正式出版發行及內部印行,未定稿的書稿等約數百萬字未收錄其中外,主要包括中醫藥外傳史、醫學史論文、教學研究、雜文等50篇,計37萬字。全書分序,足跡(工作生活照),中醫藥學在歐美,中醫藥學在東南亞,閩臺地方醫史醫家,醫史醫家,教學研究論文,蔡捷恩教授論文著作題錄,永遠的懷念,后記(醫史之路)等幾個部分,較全面展示了蔡捷恩教授的研究成果、學術思想和治學成才的軌跡,涉及醫史、醫家、文獻、中醫藥外傳、教學改革等諸多領域,尤其是中外醫學交流史的研究成果對了解中醫藥海外交流史有一定的參考價值,是中醫在“一帶一路”歷程中的重要部分。該書以傳承醫史學者的治學精神、傳播中醫藥史知識為目標,有助于廣大中醫工作者、醫史學者、醫學愛好者通過《中醫藥之路》了解祖國中醫藥學的發展歷程,偉大成就,外傳軌跡,閩臺醫史;《中醫藥之路》的出版,是對當代醫史學者研究成果的梳理,充分發揮史鑒作用,為推動中醫藥上升為國家戰略提供史學支持,對促進中醫史學傳承、創新、發展,繼續前賢提供幫助,必將為推動中醫藥傳承創新發揮積極作用,具有現實意義。
2018年9月28日,由中華醫學會主辦,中國中醫科學院中國醫史文獻研究所承辦的中國醫學史頂級權威刊物《中華醫史雜志》在2018年第5期第279頁刊登出版消息:蔡捷恩著《中醫藥之路》出版?!吨嗅t藥之路》先后由中國國家圖書館,首都圖書館,上海圖書館,上海市中醫文獻館,中國中醫科學院,中國中醫科學院中國醫史文獻研究所,北京大學,復旦大學,武漢大學,中國藥科大學,福建中醫藥大學,廈門大學,南京圖書館,福建省圖書館,泉州市圖書館等等各地單位、圖書館廣泛收藏。
中國國家圖書館收藏蔡捷恩著《中醫藥之路》
2021年1月10日,江蘇省南通市經濟技術開發區圖書館特邀首批國醫大師朱良春教授的女兒、學術繼承人之一,南通良春中醫醫院院長朱婉華教授到館開展中醫藥講座。結合館藏,朱教授向讀者推薦了《中醫藥之路》《本草綱目》等書,傳播了中醫藥史知識,弘揚了中醫藥文化。
《閩臺醫林人物志》介紹
福建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閩臺醫林人物志》
從1980年開始,福建中醫學院(2010年3月更名為福建中醫藥大學)中國醫學史教研室組織教研室全體教師,有老年的俞慎初教授、蔡捷恩教授,有中年的倪法沖主治醫師、劉德榮講師,有青年的肖林榕、俞鼎玲中醫學史專業碩士研究生,著手搜集資料以編寫福建史志資料叢刊——福建、臺灣歷代杏林名家的傳記史志《閩臺醫林人物志》。該書從地方志書、文史資料、醫史文獻、民間記載四個方面收集資料,以福建、臺灣的省、府、州、縣志中方技傳的資料為依據,并參考核對了史書、辭書和其他地方文獻的有關記載。一本僅有113萬字的《閩臺醫林人物志》,參考文獻達123部(篇)之多。其中有傳文內容、古文辨析、史料真偽、人物生平等多種考證,工作量很大。當時這些志書、史料文獻又分布在不同單位圖書館的庫房中,多少年了無人翻動,有些書籍上面散落著一層厚厚的灰塵。為了收集記載歷代閩臺醫林人物的只言片語,汲取有益的素材,編者們以堅韌不拔的毅力,歷時八載完成了《閩臺醫林人物志》。
蔡捷恩負責編寫漢、三國、南北朝、唐、宋、元朝的醫人志。由俞慎初擔任主編,蔡捷恩統稿、修改、定稿成書,于1988年8月由福建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發行。全書以醫家的活動年代為序,收集了從三國到清代一千七百年間的福建、臺灣醫林人物傳記六百多篇,全面地介紹了722位閩、臺兩省歷代名醫;并著重介紹醫家的學術思想、醫學著述,書中還附有部分名醫的圖像和文物圖片。該書占有的資料多,考證細,編排規范,不僅在內容上補充了有價值的資料,在寫法上也提供了很好的借鑒。
《閩臺醫林人物志》的出版,不僅填補了福建地方志中歷代醫林人物研究的空白,論證了閩臺之間源遠流長的歷史關系,而且它為閩臺醫史研究奠定了基礎,提供了線索,指明了方向。如以《閩臺醫林人物志》為基礎,以歷史發展的時代脈絡為序,進行通史研究,結合近代史、現代史的資料,編寫福建中醫藥發展史等;以時代特征、歷史事件為主,進行斷代史的研究,從剖面上研究福建中醫藥發展的歷史特征;以醫家分類進行儒醫、世醫、客醫、巫醫的系統研究;以醫家的學術特點、師承關系、著述等進行各家學說的研究等等。在《閩臺醫林人物志》的基礎上可多方面的展開,豐富閩臺兩省的醫史研究。
《閩臺醫林人物志》的出版,為閩臺兩省醫學史和地方志方面的學術交流,提供了一份價值頗高的文獻資料。該書是目前(資料截止至2015年)國內第一次對閩臺兩省歷代醫家人物傳記的系統收集和全面整理。該書參與“1988年福建中醫學院校園十件大事”的評選,獲得1989年福建中醫學院優秀著作獎,1991年福建省首屆中醫藥科技圖書優秀獎三等獎。
《閩臺醫林人物志》獲福建中醫學院第一屆科技節優秀論文專著獎
《閩臺醫林人物志》出版后,蔡捷恩在日常的教學科研工作中,對該書遺漏的閩臺醫林人物進行補充、完善,先后撰寫《<閩臺醫林人物志>補遺》《<閩臺醫林人物志>補遺(續一)》《<閩臺醫林人物志>拾遺之一》《<閩臺醫林人物志>拾遺之二》公開發表,包括有東漢時期的徐登,把該書收錄的上限,從三國推前到東漢時期,使該書收錄的閩臺醫人從722名增加到849名。其中,1989年5月,《<閩臺醫林人物志>拾遺之一》獲得福建省醫學會第4次醫史學術研討會優秀論文獎。2018年,這幾篇“補遺”匯編成《<閩臺醫林人物志>補遺》一文,編入醫史學家蔡捷恩教授文集《中醫藥之路》由國家一級出版社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正式出版。
福建省醫學會醫史學會第四次學術研討會優秀論文證書
(撰稿者:伍月 編輯:校友校董聯絡處)